版次:03 作者:2025年07月04日
在達州東部經開區福善鎮蓮花村的田間地頭、村民家中,總能看到楊書美的身影。她面帶笑容,手拿筆記本仔細記錄群眾需求,耐心解答村民疑惑。從深圳電子廠的生產主管到如今村民信賴的“小楊”,90后姑娘楊書美用不到一年的時間,深深融入這片土地,用熱情與擔當書寫著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情懷。
選擇:都市繁華難抵故土情深
2024年,達州東部經開區實施“村黨組織帶頭人后備力量培育儲備三年攻堅行動”,鄉鎮包村領導牽頭全力摸排本村后備力量人員。“每次回鄉看到留守的老人和孩子,心里總不是滋味。鄉村振興需要年輕人,我想為家鄉做點實事。”接到福善鎮“歸雁計劃”的召喚,楊書美幾乎沒有猶豫。告別都市的喧囂與便利,帶著一顆熾熱的心,她踏上了回鄉的路。
初到村委會,面對紛繁復雜的基層工作,楊書美曾感到手足無措。但她有她的“笨辦法”——政策文件逐條研讀,跟著村干部走村入戶積累經驗,深夜還在整理村民檔案。短短三個月,她已能熟練辦理低保申請、醫保代繳等20余項業務,成了鄉親們口中的“貼心人”。“這姑娘眼里有活、心里有譜!”村民們這樣評價她。2024年夏季防汛期間,她主動承擔危房排查任務,用實際行動贏得村民信任。
奉獻:風雨“逆行”與日常的堅守
“坐在辦公室發現不了問題,只有走進群眾家里,才能聽到真心話。”楊書美將這句話作為工作信條,在她看來,基層干部不僅要“解決問題”,更要“主動發現問題”。想到就做,楊書美每周走訪20戶以上家庭,硬生生用雙腳繪制出了一幅鮮活的“蓮花村民情地圖”。筆記本里密密麻麻記滿村民訴求:獨居老人王奶奶的慢性病藥快吃完了,行動不便的江奶奶生活物資需要采購了、電路需要檢查維修等等。同時,她建立蓮花村困難群眾動態監測臺賬,每月定期走訪特困戶、低保家庭。
從城市回歸鄉土,從“打工人”變身“貼心人”,楊書美用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的家國情懷。如今,楊書美已被納入達州東部經開區村黨組織后備力量重點培養對象。談及未來,她目光堅定:“鄉村振興需要更多年輕人接力。我要繼續扎根這里,和鄉親們一起把蓮花村建設成真正的‘幸福村’!”
□通訊員 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