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 作者:2025年07月04日
店子梁二小區危舊房改造項目B棟封頂。
自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達川區堅持學在深處、干在實處,將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強大動力,聚焦“為民服務解難題”,推動資源下沉、服務前移、效能提升,在危舊房改造、公共服務、基層治理等方面辦成了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好事,以實實在在的成效提升為民服務的溫度,書寫踐行初心使命的“達川答卷”。
城市更新加速度
托起群眾“安居夢”
“以前樓道黑漆漆,院子臟兮兮,污水橫流,垃圾遍地。現在明亮的電梯房已經封頂,要不了多久,就能住上新樓房嘍!”站在即將開始選房的新房外,達川區店子梁二小區居民王大爺笑得合不攏嘴。
達川區三里坪街道店子梁二小區原本地處城郊,得益于城市化的快速推進,現已處于中心城區。該小區由于房屋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樓道狹窄、墻面脫落、漏水滲水嚴重,再加上部分房屋因年久失修,已經坍塌,安全隱患突出。
2023年9月,達川區將該小區納入首輪中心城區危舊房改造計劃,實施“以舊換新原址重建”,并成為全市第一個開工建設的項目。計劃總投資1.8億元,規劃新建2棟住宅214套住房,讓居民的安居夢照進現實。
今年以來,達川區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將項目如期建成交付作為檢查學習教育成果的重要內容,抓工期,搶進度,給居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與此同時,達川區還按照“政府引導、群眾主體、社會協同”原則,加速推動4個片區、5個地塊的危舊房改造,推動2800多戶居民喜圓安居夢。
位于翠屏街道東風社區的省建十五公司項目,原是四川省華西集團第十五建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省建十五公司”)的達州基地。
1993年,該公司整體搬遷到南充市。此后,隨著建筑基礎設施的老化,加之物業管理缺失,整個基地逐漸成為安全隱患多、環境衛生差的“城中村”。2022年9月30日,達川區與省建十五公司簽訂了達州基地危舊房改造合作協議,決定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打造”的原則,投資18億元打造一個宜居宜業、有機更新的高品質商住一體化板塊。
經過兩年多的加緊建設,目前,一期規劃的4棟商業樓、6棟住宅樓已主體全面封頂,國慶節前將實現首批竣工交房。
公共服務下沉一線
“共享方舟”進萬家
達川區是一個以農業農村為主的市轄區,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突出。
在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中,達川區針對農村地區公共服務基礎薄弱、質量不高等問題,開展“宜美融治·共享方舟”巡回服務活動,組織區委黨校、區衛生健康局、區農業農村局、區行政審批局等部門,利用趕場天到鄉鎮“擺攤”,流動開展政策宣講、健康護航、法治惠民、產業助力、就業暖心、政務服務、安全守護、文化惠民、志愿服務、民情接訪十大行動,受到廣大群眾熱烈歡迎。
70多歲的萬家鎮居民黃玉芬因腿部殘疾一直想辦殘疾證,但聽說要坐半天的車到城里的醫院做檢查后才能辦理,辦證的事便擱置下來。后來,她得知在“宜美融治·共享方舟”巡回服務活動中,不僅有達川區政務服務中心殘聯窗口的工作人員“擺攤”,還有達川區人民醫院的體檢車,可以現場出具體檢報告。于是,當“共享方舟”開到萬家鎮的那天,黃玉芬來到活動現場,在體檢車上做完各項檢查評估后,拿著報告到一旁的區殘聯辦證服務臺填寫了辦證申請表格。工作人員當場答復:“將會在一周之內把制發好的殘疾證寄到你手中。”
現場辦理殘疾證只是“共享方舟”的一個功能,免費體檢服務也是村民們“打卡”體驗最多的一個重要項目。
“共享方舟”巡回服務隊除了有醫療專家團隊在現場問診外,還為村民提供免費的健康檢查服務。體檢車配備了彩超、X光片機、心電圖、聽力檢查、前列腺腫瘤篩查等設備,村民們只要現場登記,即可進行10余個項目的檢查,目前已為萬余群眾開展免費健康檢查。
此外,達川區還聚焦春耕生產等關鍵時間節點,制定農事生產服務等54項服務項目,定期組織“黨員先鋒服務隊”化身政策宣講員、健康管理員、政務代辦員、理發服務員、生產指導員、農資保障員,下沉一線開展差異化精準化服務,打通了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共享,讓廣大農村群眾享受到了優質的公共服務。
“惠充充”再擴容
電動自行車充電更方便
達川區主城區有400多個“三無”老舊小區(樓棟),其中大部分由于場地設施不符合消防標準要求、占用公共區域居民意見不統一、資金投入較大等原因難以就近安裝充電設施,從而導致達川城區不斷增加的電動自行車充電成為難題。
從去年開始,達川區開始在背街小巷建設“惠充充”電動自行車充電樁,有效緩解了群眾的充電難題,實現了城區居民電動自行車充電找樁距離不超過300米。
“現在給電動自行車充電確實方便了很多,但能不能再多建一些呢?”在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中,他們收到了一部分群眾的反映。
服務群眾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對此,達川區迅速啟動新一輪“惠充充”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建設計劃。“除了查漏補缺增加點位外,還將向城郊、場鎮延伸,以更好地滿足廣大群眾的電動自行車就近充電需求。”達川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大隊負責人說。
老舊小區改造,“臟亂差”“老破舊”小區煥發新光彩,居民不再抱怨;村民看病拿藥,不再“看病難、配藥難、報銷難”,不出村就能享受醫保服務;工會“驛站+”,不只是工人歇腳處,更成為一個個溫情地標……此外,達川區還通過一系列“微改革·微創新”行動,在全區開展實施老舊小區“1+1+N”、醫保直達“衛生室”、工會“驛站+”等18項民生實事項目。隨著系列改革創新舉措落地見效、持續推進,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文/圖 記者 劉歡 通訊員 肖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