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4 作者:2025年07月19日
渠縣糧油現代農業園區。
川東大地,宕渠故郡。當金融活水浸潤這片承載著千年農耕文明的熱土,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渠縣支行圍繞科技金融、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奮力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五篇大文章”實踐樣本,以政策性金融之筆勾勒出鄉村振興的恢宏長卷。
科技金融鑄就金色糧倉
在川東北的沃野上,一粒粒種子正演繹著“芯片革命”。農發行渠縣支行2.7億元農業科技貸款如春雨潤物,在4萬畝現代種業硅谷項目的制種基地上播撒希望。
據了解,該項目搭建了集種業加工、烘干及倉儲設施于一體的“育繁推一體化”現代化智能種業產業平臺,以“金融芯”激活“農業芯”。通過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為制種作物提供優質生長環境和機械化、規模化的制種條件,就地建設種子加工、烘干和倉儲等配套設施,鏈接第二產業,實現作物良種覆蓋率提升至97%。
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增產優質種子超9000噸,滿足達州區域22%的用種需求,帶動周邊10余個鄉鎮脫貧人口年均增收超8000元,為“巴渠糧倉”筑牢根基。
綠色金融暈染生態底色
在長江上游的生態屏障區,一幅水清岸綠的山水長卷徐徐展開。農發行渠縣支行5.2億元信貸資金化作神奇畫筆,在13.77萬畝高標準農田上描繪出智慧農業的瑰麗圖景,推動構建集成墑情監測、氣象預警等多項智慧功能于一體的數字管理系統,實現節水智能灌溉,灌溉節水率達85%。
在長江生態屏障建設中,該行6.87億元貸款精準投放于生態環境修復治理領域,支持建成污水處理廠(站)48座,日處理污水能力超3.7萬噸,惠及沿岸群眾20余萬人。項目通過運用生物膜技術、智能中控系統等創新工藝,使渠江流域部分斷面水質提升至Ⅱ類標準。
普惠金融滴灌小微繁花
在渠縣廣袤的縣域版圖上,2340萬元貸款如同星星之火,點燃了萬千小微企業的創業激情。
據了解,農發行渠縣支行創新構建“逆周期調節+精準滴灌”雙輪驅動機制,重點支持糧食加工、農用物資流通等涉農小微企業,打造普惠金融“減負增效”樣板,落實利率優惠、減免手續費等政策,年均為普惠小微企業減費讓利超20萬元。
通過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創造性轉化,該行推動形成“精準識別—靶向灌溉—生態培育”的普惠服務閉環,讓金融活水精準滴灌至縣域經濟“毛細血管”,書寫了“小機構服務大戰略”的普惠金融新范式。
從“中國飯碗”到“巴渠糧倉”,從“卡脖子”困境到“種業芯片”,農發行渠縣支行用政策性金融之筆,在川東大地上書寫著新時代的山鄉巨變。站在新的起點,該行將繼續謀劃養老金融與數字金融發展新路徑,以金融“五篇大文章”在宕渠大地上續寫傳奇。
□文/圖 通訊員 燕文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