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5 作者:2025年07月04日
達川區仁和錦繡城小區部分業主向達川區自然資源局贈送錦旗。(鄧瑜 攝)
大竹縣紀檢監察干部到不動產登記中心查看歷史遺留“登記難”問題辦理情況。(張國華 攝)
“困擾我們銀行近20年的不動產登記難題,可算解決了……”近日,面對前來回訪的大竹縣紀檢監察干部,四川農商銀行(達州)大竹支行負責人滿臉笑意,難掩激動。此前,大竹縣原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因經營陷入困境,將“竹苑大廈”項目中的A棟11、12、13號商業用房抵償給該支行,但隨后公司倒閉,法人代表、股東失聯,導致產權過戶登記陷入僵局。
為破解這一難題,大竹縣紀委監委督促工作專班秉持“依法依規、實事求是、民生優先、管辦分離、協同聯動”原則,堅持“一事一議、一宗一策”,精心制定化解方案。在相關部門緊密協作下,不到半個月,該支行便順利完成了“竹苑大廈”商業門市的產權登記,成功領取了不動產權證書。
該支行難題的化解,是達州市紀委監委高效整治不動產“登記難”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達州市紀委監委將監督推動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處置工作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程,開展專項調研,壓實有關職能部門責任,督促破解歷史遺留問題復雜、部門協同不暢、作風效能低下等不動產登記環節梗阻,推動優化服務,讓“紅本本”托穩群眾安居夢。截至目前,已推動化解400多個小區的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累計辦理分戶登記4萬余戶。
不動產“辦證難”問題,看似是不動產登記問題,背后實際是項目違法建設、前期手續不完善、欠繳土地出讓價款和相關稅費等歷史遺留問題。面對錯綜復雜的局面,達州市紀委監委切實履行監督職責,將監督“探頭”覆蓋“辦證難”各環節、各方面,綜合群眾信訪、“12345”平臺反映問題,梳理問題清單,下發交辦函,督促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建局等部門成立專班,通過實地調查、實測比對、資料復核、業主座談等方式,對全市“問題樓盤”不動產權證辦理情況進行摸底,并建立工作臺賬。
“我們充分整合派駐紀檢監察組和職能部門的監督力量,督促職能部門主動作為、協作配合,聯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印發了《整治不動產“登記難”問題工作方案》,明確了辦理范圍、辦理時間、辦理流程等事項,針對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堵點難點,組建了由市紀委副書記、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達州市集中整治不動產‘登記難’問題工作協調小組,進一步推動落實。”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為鞏固工作成效,市紀委監委把監督探頭架到一線,圍繞各職能部門在問題整改、政務服務、工作作風、制度健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開展重點監督。
“這個‘紅本本’終于拿到手了,我們晚上睡覺都睡得安穩咯。”近日,達川區仁和錦繡城小區部分業主拿到“遲到”8年的不動產權證,集體相約前往達川區自然資源局代表全體業主贈送錦旗,表達感謝。
去年,該區紀委監委在入戶走訪靶向監督住房民生問題整治過程中,仁和錦繡城小區的業主你一言我一語,紛紛道出了心中不滿。“快8年了,到現在都沒辦到產權證。”“我們也問過很多地方,他們就是喊我們再等等、再等等,但就是一直沒解決。”“你們來了,這個事情可以找你們解決不?”面對來訪的紀檢監察干部,小區業主道出了困擾他們多年的“煩心事”。
為此,該區紀委監委及時走訪摸底、查閱資料核實相關情況,發現仁和錦繡城小區的業主因歷史遺留等各種原因,導致業主遲遲無法辦理不動產權證。該區紀委監委立即督促自然資源、住建、行政審批、規編和稅務等部門,共同協作努力,根據自身職責找準關鍵、分解步驟、有序辦理。目前,該小區2、3、4、5號建成樓棟均具備分戶登記條件,已辦理3、4號樓不動產首次登記,1039戶業主正有序辦理不動產權分證。
宣漢縣紀委監委聚焦營商環境優化和強化線上辦理,創新“三審合一”聯辦模式,將稅務審稅費、住建審安全、自然資源審權屬合三為一,將原本需3個月的不動產登記審批流程壓縮至7個工作日。同時,積極探索“預告登記轉讓”模式,精準施策助企紓困。此前,宣漢縣某房地產企業因資金鏈斷裂導致項目停滯,通過預告登記將未達投資比例的土地轉讓給新投資方,項目重啟后新增投資3億元,既幫助企業走出了困境,又拉動了經濟增長。此外,該縣持續深化“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模式,當前線上辦理覆蓋率達80%,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小房本”關系“大民生”,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堅持把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精準監督、靶向發力,不斷加強對解決不動產“辦證難”問題相關工作進展情況開展監督檢查,進一步壓實相關職能部門主體責任,全力推進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持續提升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
□記者 楊潔